打开APP

Nat Med: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超灵敏血液检测技术,有望利用肿瘤DNA来预测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1-30 10:48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NeXT Personal的技术平台,其能检测到精度为百万分之一的少量ctDNA。

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能预测早期肿瘤的临床风险,然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临床验证ctDNA检测手段敏感性的限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Ultrasensitive ctDNA detection for preoperative disease stratification in early-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其或能检测机体中循环肿瘤DNA的水平从而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

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释放到患者机体血液中的DNA片段,众所周知,其对于患者的疾病预后非常重要,但却很难精确测定。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NeXT Personal的技术平台,其能检测到精度为百万分之一的少量ctDNA,这一研究基于此前相关研究结果,此前他们发现,血液中的特殊信号或能检测患者治疗后机体癌细胞的存在,从而就预示着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文章中,研究人员将这一技术平台应用于TRACERx队列中171名早期肺癌患者的血浆样本,结果发现,术前机体中ctDNA水平较低的患者发生癌症复发的可能性较低,且其总体生存率要高于ctDNA水平较高的患者;这一测试的高灵敏性意味着其能检测到更少量的ctDNA,从而预防机体中ctDNA水平较低的个体被错误地标记为ctDNA阴性。早期肺癌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根据患者机体肿瘤的阶段进行化疗或免疫疗法,旨在实现最高的治愈机会。随后研究人员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机体的样本进行测试,来评估其血液中ctDNA的存在是否能用来推断疾病复发的风险,从而就能使得临床医生在患者手术后为其提供额外的治疗并增加治愈的几率。

术前机体ctDNA的高灵敏性检测

研究者James Black博士说道,如今我们已经证明,血液中肿瘤DNA的存在或缺失对患者的预后有强烈的预测作用;ctDNA测试,尤其是利用超灵敏平台,或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为明智的治疗决策,并让患者更准确地了解机体疾病是如何进展的;后期研究人员还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测试,这或许有助于将其列入常规临床使用的议程。如今,肺癌是英国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但由于其复发率较高往往很难治疗。

理解哪些患者能从更积极的治疗中获益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在CT筛查中被诊断为疾病高风险的I期疾病患者;使用敏感ctDNA测试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法,研究人员希望这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临床效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个别患者不必要的治疗。

研究者Richard Chen指出,我们设计NeXT Personal平台就是为了在疾病最早期阶段检测残留或复发的癌症,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超灵敏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中应用的临床重要性,而诸如NeXT Personal等更灵敏的测试手段则能为患者提供更早期的检测和治疗。同样地,正如在本文研究中看到的那样,阴性测试或许能让患者放心并为在未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希望。TRACERx是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肺癌研究计划,其旨在随着时间延续追踪患者疾病的进展,作为一种难治的癌症,研究人员对疾病进展理解地越多,就越有能力去战胜它。

NeXT Personal中所使用的测试技术或能帮助研究人员迈向个体化医疗的时代,并能确保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可能造成的结果来对患者群体进行分类,从而为正确的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同时,这种测试技术还能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其能确保临床医生为那些更有可能在治疗后发生复发的人群全力以赴治疗,同时为那些奉献较小的人省去可能并不需要的治疗。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本文研究让其为患者量身定制新型疗法又近了一步,TRACERx计划的下一篇章—TRACERx EVO计划目前正在招募患者加入这项研究,只在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肺癌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尽管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来证实这一检测手段的临床实用性,但本文研究数据表明,这一新型平台或有望改善早期肺癌的疾病分层。(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Black, J.R.M., Bartha, G., Abbott, C.W. et al. Ultrasensitive ctDNA detection for preoperative disease stratification in early-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 Nat Med (2025). doi:10.1038/s41591-024-03216-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